近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发布,中国海洋大学共获奖6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学校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海洋生命学院原生动物学团队高珊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以纤毛虫原生动物为材料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荣获2022年度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本年度仅授予3项),彰显了学校在表观遗传学基础研究领域较高的学术地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晓磊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海底界面层灾害原位动态实时观测技术与装备”荣获本年度唯一一项技术发明一等奖,学校时隔八年再次获得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体现了学校环境地质工程学科迅猛的发展态势。高珊和刘晓磊教授均为学校自主培养的“80后”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他们潜心钻研、勇于创新,以较高的科研素养、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开创意义的成果赢得了评审专家的认可,彰显了学校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成效。
2022年度青岛市共授予科学技术最高奖1人,自然科学奖10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技术发明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105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83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人。
附1: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以纤毛虫原生动物为材料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完成人:高珊、王媛媛、陈晓、高凤、宋微波
完成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奖种等级:自然科学一等奖
项目简介:作为国际上真核生物DNA甲基化6mA研究的代表性团队之一,该团队以纤毛虫原生动物为材料,系统解析了6mA的调控机制、生物学功能和遗传机制,证明6mA具有表观遗传标记最为重要和根本的两个特征,即可遗传和可调控,为确认真核生物6mA是真正的表观遗传标记提供了关键证据。这些原创性成果,完善了6mA大的理论框架,拓宽了对真核生物表观遗传标记认知的边界,也推动了相关研究领域的重新认识。
项目名称:海底界面层灾害原位动态实时观测技术与装备
完成人:刘晓磊、郭磊、张红、贾永刚、刘延俊
完成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奖种等级:技术发明一等奖
项目简介:面向现有海洋环境观测和灾害调查手段无法实现海底界面层灾害原位观测和预警的现状,该项目攻克了海底多场多相耦合致灾环境精准识别和界面层多灾种灾变过程原位可靠观测等技术瓶颈,首创了海底界面层灾害原位动态实时观测技术与装备。成果鉴定国际领先,入选2021年度中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42项,应用于青岛和全国重点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等 50 余项工程项目,近三年创造经济效益2.5亿元。
附2:学校获得2022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清单
序号 | 奖励项目名称 | 奖种等级 | 所属单位 | 完成人 | 完成单位 |
1 | 以纤毛虫原生动物为材料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 自然科学一等奖 |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海洋生命学院 | 高珊、王媛媛、陈晓、高凤、宋微波 | 中国海洋大学 |
2 | 海底界面层灾害原位动态实时观测技术与装备 | 技术发明一等奖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刘晓磊、郭磊、张红、贾永刚、刘延俊 |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3 | 海湾扇贝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 | 科技进步一等奖 | 海洋生命学院 | 王春德、邢强、包振民、刘博、黄晓婷、曾启繁、李继强、卢霞、陈敏、宁军号、刘晓、李超、徐冬雪、马斌、刘桂龙 | 青岛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青岛市渔业技术推广站、浙江海洋大学、烟台海之春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
4 | 环渤海区域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示范 | 科技进步二等奖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徐兴永、陈广泉、刘文全、苏乔、付腾飞、王传珺、彭昌盛、曹建荣、于洪军、王玉广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海洋大学、聊城大学 |
5 |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 科技进步二等奖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 | 张建军、刘培顺、姜法春、唐瑞春、潘蓓、王晗、由励、王子心、蓝文龙 |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 |
6 | 基于生物工程技术的功能性海藻饲料的开发与应用 | 科技进步二等奖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姚闽、牟海津、衣服德、朱常亮、王建磊、陈飞扬、白光烨、刘绍聪、王岳、朱琳 | 青岛海兴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畜牧工作站、山东玖瑞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威海迪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